自序

构思要写这篇序的时候,我正在飞往东京的航班上。

又是一次寻觅内心,历经故事的旅行。

而你最先看到的这篇序,却是我旅行归来,赶在书快要出版上市之前,才最后完成。

其实,一开始,我有想过不写这篇序的。

因为自从出版上本书起,我就越来越想要给看我书的人,一种更为纯粹的阅读体验。特别期待看故事的你,能够全身心的走进我的内心世界,甚至不受故事之外任何言语的打扰。

可是,这要是放在过去,自己每出版一本书,往往最想写的就是序或者后记。

因为那时的自己往往在序言里所讲的话,才是自己尽可能的脱离所谓创作的条条框框后,最真实,最随性,最希望被别人看到和认识的模样。

而今的我,随着写作时日越久,便越来越懂得,如何把一本书里的故事讲好,是多么的重要。又或者说,能做到把自己和故事合二为一,这才是一个创作者该有的极致。

写故事的人就应该把更多精力放在写故事上,看故事就应该把更多时间放在看故事上。

所以现在的我,希望大家对我更多的情感认同,都应该从故事中获取。

2014年,父亲病重。

那一年,我内心焦虑,担忧,甚至害怕,更是无心写作。

新书出版也最终被我搁置一旁,而自己一门心思的都扑在了协助母亲照顾家庭上。

后来,磨难过去,柳暗花明。生活也从应接不暇,一下子变得寂静无声。

也正是那段时间里,回忆起先前亲眼所见的生命的脆弱,也让我思考了很多,懂得了很多。

差不多半年的时间过去,心情稍稍平复。直到2015年年初,才又开始继续完成《唯有陪伴,能抵御岁月漫长》那本长篇的写作,而后9月,沉寂许久,终于出版。

也是从那本书开始,我算是彻底放下散文随笔的写作,开始不断地要求自己,尝试写起更多的小说。

那个时候,我忽然想明白了一个道理。

在自己更青春一点的年纪,我总是想着把自己对这个世界和现实的理解和感知,更好地表达给大家。可是后来,再长大一些,面对人生的世事无常,我又发现小说虽说虚幻,但是却能很好的完成一些在现实世界里,我们根本无法改变和构架的宿命。

有时候,在现实的世界,即使我们把自己一层一层地包裹的再怎么强大,也总有那么几个瞬间,是自己完全无能为力,只能束手就擒的时候。

现实世界里,只有人没有神。小说的世界,你自己却就成了神,喜欢和不喜欢的命运,自己可以决定和主宰一切。

想明白这些后,我便开始近乎疯狂地迷恋起小说的创作。

然后给自己挖坑无数,一个故事发生在晚清,一个故事发生在民国,一个故事又在讲述我们这代人的爱情和成长,忙碌之余,期间也陆续有些简短的故事在写,只是仍以长篇居多。

如果说,真正有了想要出版自己第一本短篇集的计划,那应该是在2015年年末的一天。寒冬腊月的北京,傍晚夕阳的余晖洒满街头,我跟一个要好的出版编辑约定晚饭去吃海底捞。

走到海底捞门前的红绿灯路口,他在我身旁随意地说,接下来你其实可以考虑多写点短篇故事啊。一来算是练手,二来现在写这个也一定好卖。

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也算是个有情怀且文艺的人,并且我还半开玩笑地跟朋友说,我一直都觉得自己在写作以及把握读者阅读习惯上,完全就是个跟不上时代发展和节奏的人。

没开玩笑,事实如此。当我在写散文的时候,长篇突然就卖的好了。当我去写长篇的时候,短篇突然又卖的好了。说不定当我再去写短篇的时候,别的什么又流行卖得好了呢?感觉自己运气并不太好,所以卖的好不好这件事,真的并不是我能在乎的呢。

只不过,后来忘了自己究竟是出于何种原因,是对于短篇体裁的向往?又或是真的想要练手?总之在我思考一段时间后,我便在一边写作长篇的同时,也真的就一边兼顾起写作大量的短篇故事。

据我了解,现今这个时代,短篇的发展无非就是情感和励志。

只是我自认为自己并不擅长励志。

从小到大,也许性格使然,我一直是个极其追寻安稳的人。“岁月静好,现世安稳”这样的道理,自始至终都贯穿着我的人生态度。即使在朋友眼里,我的成长也非一帆风顺,甚至起伏苦难也是随处可见。只是我却无意拿来与人过多分享,也不觉得能给他人带来多少力量。

有时候我在想,其实我们每个人,从出生的一刻起,不也都同样开启了走向死亡的倒计时吗?如此一来,又有谁的人生不是在苦难中前行?

曾经面对生离死别的苦难,我也是自己坚持过来。所以当有人问我人生的困苦和努力应该怎样面对时,我曾在微博上写下过这么一段话:

“不管你现在多迷茫,过得多累,走得多艰辛,请相信,生命中总有一段路是要你自己走完的,总有一段时间是寒冷的,不要放弃希望,不要放弃自己,再怎么冰冷也有阳光,再怎么艰辛都得努力,生命中,总得有一段回忆起来足够感动自己的时光。”

所以,往往生活的美好以及成长的力量,并不是急需在别人的经历中获取,而更多的是需要你自己在人生中多去感悟生命的本质才对。

或许也因如此,在这本书里,我才更多想要讲述的都是关于爱情。

倒不是说自己是有多么擅长写作爱情,只是觉得用人性最基础的情感表达,去唤起他人的内心善念、动容和共鸣,这个对我来说更觉得容易一些,也更有意义一些。

其实每当我们说起爱情,内心好像总有说不尽道不完的话题。中外古今,也都如此。我想,我们每个人应该都会有数不尽的画面在自己眼前浮现,或许关乎自己,也或许关乎你的所见所闻。

比如,你首先想到的一定这些人尽皆知的经典爱情桥段:

《红楼梦》里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西厢记》里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罗马假日》里Ann公主和Joe的爱情,《泰坦尼克号》里Jack和Rose的爱情,还有梁山伯与祝英台,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以及林徽因与梁思成,沈从文与张兆和,鲁迅与许广平,钱钟书与杨绛,等等,数不胜数。

只是,这些爱情故事再怎么经典,伟大,动人,扣人心弦,甚至让你记忆犹新,那也不是真实的属于我们自己的爱情。

之前读过一段有关爱情的话,觉得与自己的爱情观很有几分相似:

“以前觉得爱情是一见钟情,后来认为爱情是细水长流,之后认为爱情是安全感,是陪伴,是依赖,是放不下,是舍不得,现在觉得爱情就是我爱你时你也爱我,就这么简单。”

那么,如果此刻我再问起你,关乎你的爱情又是怎么样的?你又该作何回答呢?是平淡?是平凡?是相濡以沫?是矢志不渝?还是痛苦?挫折?有缘无分?曲终人散?

这或许就是这本书最终存在和成册的意义吧。

而我想写的就是这样一本书,书里那些仿佛真实存在过的故事,都是真实的属于你我,属于我们的爱情。

可以说2016年的一整年,我的生活都是平静的,几乎没什么琐事打扰,也什么大的风浪。所以,除了旅行,基本就是待在家中安心写作。

只是,连我自己也没想到的是,在这段时间里,竟然不知不觉,一口气写下了19个故事,并且还个个都与爱情有关。

我一直保持着一个习惯,喜欢把日常生活中的灵光乍现,都顺手记录在自己手机的备忘录里。因此,说一口气写完,其实也不准确。

这本书里的大多数故事,都是近年来,自己人生经历的所闻所见和所想,以及辗转旅行中的邂逅和遇见。所以,也只是在这相对集中的一段时间里,陆续又被我一一用心整理记录罢了。

这本书里所写的爱情,都是一些再平凡不过的有关年轻人的爱情故事。19种不同人生宿命,19种不同爱的表达方式,与朋友有关,也与自己有关。也许你也正在经历,也许你早已度过。

这些故事里,有我们高中毕业时的含羞表白,有我们大学校园里敢爱敢恨牵手走过的曾经,有我们工作后相隔异地的苦苦等待,有我们擦肩而过又机缘巧合的最终相遇相守,有我们甘当备胎为爱守候的心酸伤痛,有我们青梅竹马直到相伴一生的幸福甜蜜,也有如兄如父般在敬畏和疼爱的成长,有欢喜冤家打打闹闹最终的终成眷属,更有本在眼前却不珍惜的遗憾错过…….

也只有这样的爱情,才真正属于我们自己。

也还记得去年年末,《唯有陪伴,能抵御岁月》刚出版上市那会,我在全国各地要做了多场的新书分享会,那时也恰逢我正在构思着这样一本书要到底怎样写作,所以当编辑征求我的意见,问我想在分享会上跟大家聊些什么的时候,我便不假思索地说,就让大家给我讲讲他们的故事吧。

所以,当时在现场答应大家,要把你们的故事写进我的故事里的许诺,后来经过我添油加醋般的修改和整理后,也真的都被我埋头写进了这些故事中。

把你的故事写进我的故事里,我想说,答应你的事情我也做到了。

接下来,满怀忐忑,也等你检阅。

从小到大,我一直怀有一个梦想,希望自己能做个会讲故事的人。

不知道当你把这本书翻阅读到最后一页的一刻,又会作何感想?不知道我在你的心中,还算是个会讲故事的人吗?

眼前这19个故事,是我这些年来一直深藏内心,最最珍惜,觉得对自己来说,最有价值的情感见闻和经历。

也是我在这段时间里,能给你讲的最好的故事。

看过这些故事,你在经历也好,你在回忆也罢。不过我想,你一定会跟我一样会喜欢上这些故事的。

因为这些故事是我的故事,亦是你的故事。

故事里的他们,是我身边的朋友,亦是你身边的朋友。

但愿每个人在看完这些故事后,都能有像故事中主人公一样的决绝的信念,去追寻自己的爱情。

祝我们,青春不老,爱情永在。

代琮

2016年11月30日

自序
那个送我筋斗云的美少年
免费计数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