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公私合营

有关张恒春的传奇轶事,曾在本城长街一带居住,直至二十世纪末仍然健在的高寿老人,几乎谁都能随嘴扯上一两段。张家的仁慈义举,坎坷经历,他们这些历史的见证者记忆犹新。

作为芜湖家喻户晓的老字号“张恒春国药号”,从清代道光年间一直持续经营一百五十余年,久经风雨沧桑而不衰,在商界堪称奇迹。

芜湖张恒春国药号原本是张家独资店,第二代传人张明禄(鸣鹿)过世后,家产为其子三房共有,当家人兄终弟及。民国年间,这爿百年老店在当地较早实行了股份制,算是张家领头,多方参股,合资经营,但张家是最大的股东,是灵魂、是台柱子、是主心骨。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三日,解放军占领芜湖时,张氏子孙尚人丁兴旺,成员达二百余人,其中以大房人丁较多,有一百余人;二房、三房亦有数十人。“张恒春国药号”照常营业,日子过得虽不大红火,但还算安稳。

开国刚刚一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张恒春很是火了一阵子,所产药品行军散、止血粉、咳喘丹等全部支援前线,供不应求。张恒春药坊连夜加班加点生产,从未耽误交货,受到军代表的赞扬。但军方的收购价格偏低,仅够成本开支,几乎无利可赚。对此,无论是市领导还是军代表都诚恳表达了歉意。但张家不计得失,一再袒露赤诚之心:“支援前线,保家卫国,义不容辞。只要志愿军需要,张恒春即便赔本白干,倾家荡产,在所不惜!”。

朝鲜停战以后,“一化三改造”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轰轰烈烈开展起来,张恒春老店一面努力适应时代,苦心经营;一面响应号召,自觉参加改造,在历次认购捐献中也都表现突出,地方政府比较满意。于是,市领导便打算将“张恒春国药号”作为“一化三改造”的典型来抓,以点带面,把全市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有生有色,扎扎实实地推行下去。

这天早上,一辆挂市政府牌照的小轿车开到张恒春国药号附近停下(长街太窄,汽车很难通行。),市政府秘书长夏光敏奉命来接张家三房老掌柜,说是市委书记、市长等领导要接见他们。张健卿、张筱泉、张子余等张恒春当家人又惊又喜,赶紧更衣收拾一番,上了小轿车直奔市政府。

几位市领导正坐在小会议室议事,见到张家三房老掌柜进屋,都立刻站起身走上前来热情地与其一一握手、寒暄。市委书记李玉章还亲自给他们泡茶,风趣地说:“三位老掌柜是贵客,可我们这里只有普通茶叶,实在拿不出手啊!”“哪里哪里,政府勤俭廉洁,这是百姓之福哦!”领头的张健卿恭敬地接过茶杯,真诚感叹道。

宾主坐定,市领导和蔼可亲,开诚布公地与张健卿、张筱泉、张子余三人谈话,专门就“一化三改造”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介绍完情况,李书记很是信赖地说:“张恒春国药号是全市首屈一指的私营大户,从来就行善积德,做过许多好事。解放后你们拥军拥政,全力支持抗美援朝,积极捐款捐物,一直表现不错,党和政府都看在眼里。希望在这次社改中,你们再带个好头,树立一个好典型好榜样……”

沉默,尴尬的沉默。

“那……那公私合营以后,到底是公家做主,还是私人做主哩?”年纪稍小,急脾气的张子余终于忍不住问了句。李书记呵呵一笑,思忖片刻答道:“大事由公家与私营业主商量着做主,日常琐事,业务管理,当然还是私营业主负主要责任。放心,党和政府会妥善掌握好政策的,你们千万不要有什么误会和顾虑……”市长佟华也笑着说:“该由你们当家作主的,公家决不插手。另外,市政协、市商业局、市工商联的领导力量还需加强,只要你们表现出色,政府虚位以待。”“我们张家,世代经商,悬壶济世,从没有非分之想……张恒春老字号自清代嘉庆五年初创,已传世数代,达一二百年之久,不会在我们这代人手里垮、垮……垮掉的吧……”憨厚老成的张筱泉眼里噙着泪花,嗓音颤颤地说。

“不会不会……绝对不会的!……”市领导都纷纷劝说,解释。李书记更是明确地说:“张恒春国药号是我市民族工商业的一块金字招牌,分量很重啊!它不仅不会垮,而且还要有大起色、大改观、大发展,我们一定要把它引上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成为我市工商业的一面红旗……”

摸透了市领导的意图之后,三位老掌柜都闷头抽烟喝茶,迟迟没有表态,从他们尴尬、沮丧、复杂的表情可以看出来,张家对社改问题还认识不足,顾虑很大,尚需要有个疏通、消化、转变的过程。市委书记李玉章大度地说:“心中有顾虑这很正常……没关系没关系,今天的谈话你们回去好好想想,想通了我们再交流。我相信,三位老先生是拥护社会主义的,是能够跟上时代潮流的……”

事已至此,张健卿只好表态说:“各位领导,此事重大,关系到张恒春的生死存亡。你们容我们回去考虑考虑,商议商议,然后再作答复如何?”“呃……行行行,这是应该的嘛!好事不在忙中取……”李书记伸胳膊一看手表,见已临近中午,便热情地请客人去食堂用餐,但三位老掌柜心情沉郁,都婉言谢辞了,市领导只好派车将他们送回家。

一九五五年腊月,春节临近了,但张家却平平淡淡,冷冷清清的,看不出有多少喜迎新年的欢乐气氛。鉴于当时的特定形势,张健卿在多方敦促下不得不召集家族会议,商讨张恒春“公私合营”事宜。

那天的家族会议,是在大房张健卿家僻静肃穆的祭祖堂里关门闭窗,悄然召开的。

在庄严神圣的祖宗牌位前,三房的掌柜及当家婆、已婚成家的儿子儿媳、孙子孙媳等二十余位参会者,先是依次向祖宗牌位敬香跪拜行礼,然后分长幼坐定,商议决定张氏家族未来命运的关键一步棋究竟该怎么走?

气氛是凝重、压抑、沉闷、伤感的。许久,大家都不说话。

因是在祖宗的祭堂里议事,坐在席首,已逾花甲之年的张健卿暂时戒了洋烟,神情举止也就难免显得有些拘谨、焦灼、迟钝、颓然,眉头蹙成个散不开的“川”字,眼里透着藏不住的惶惑和茫然,嘴上倒是很平和地说:“马上要搞公私合营了,我们怎么办?讲,讲,你们都讲讲看……”。然而,大家心里都清楚,今天的会议非同小可,谁敢冒昧造次?长辈们思前想后,斟酌再三;晚辈们察言观色,连咳嗽都不得不带忍着点。

沉默,长时间的沉默。

屋里静得好像没有一个人,只听见大当家张健卿胸前衣兜里的老怀表发出“嚓嚓嚓嚓……”均匀而有节奏的秒针行进声。

等到祭案上的线香烧了近一半,忽然,快人快语的二房当家婆赵家珍忍不住抛出一句话:“张家的事,历来都是大房先拿主意,然后大家商议着办。这次公私合营,我们也听大老板的!”。僵局打破,众人随之附和。

琢磨半晌,头发斑白,面如止水的张健卿摇头说道:“别的事,我可以担当,但公私合营的事,关系到整个家族的生死存亡,子孙福祉,我不敢也无权做这个主。必须三房合议,共同决定。”一句大实话,掷地有声,无可争辩。“我们张恒春,自清代嘉庆五年(1800年)太祖初创本号,迄今已有一百五六十年;自清代道光年间(1850)在芜湖落地生根,也已达一百余年,历经子孙五代而不衰……如今,如今……怕是要丢在我们的手里喽!……”张健卿一声长叹,喉头哽噎,两行老泪夺眶而出。族人皆感慨唏嘘,纷纷抹泪擤鼻涕。

长时间冷场。谁都有话憋在心里,但又不知从何说起。

二房的张鑫荣读过大学,现在市工商联任职,对政治时务看得比较透,他用手绢擦了擦泪眼,叹了口气说:“共产党办事,从来都是令行禁止,雷厉风行。公私合营,乃大势所趋,识时务者为俊杰哦!”。

“是的噢,当初‘三反五反’一开始也是鱼不动,虾不跳嘛,后来政府把拗着干的典型一逮一杀,把一批人狠狠一斗,剩下的个个乖得像龟孙子一样。我看与其被人拽直了,不如自己伸直了……”三房当家人张子余也憨声憨气地开了腔。

颇有心计的大房三儿媳妇忧心忡忡地说:“公私合营,倒还说得过去,毕竟红利分成,我们还能得一份子嘛!就怕政府步步紧逼,最后搞得我们倾家荡产,两手空空哦!”

闻听此言,全场哗然。

“是啊,这分明是下好了套子,逼我们往里钻嘛!”

“我们张家一没偷,二没抢,三没有坑蒙拐骗,从来都是本分做人,守法经商,乐善好施,贾道儒行,凭什么非要逼我们跟公家搞合营?私人跟公家合伙做生意,那还不是胳膊跟大腿拧劲,能有好果子喫吗?”

“要不然我们再等等看,等别的商号都动起来了,我们再动也不迟蛮!不争人先,也不落人后,当个中不溜子最保险……”

“…………”

见晚辈们七嘴八舌越说越激动,越说越离谱,张健卿忽然不轻不重地咳嗽了两声,冷冷地说:“这些都是无用的气话!现在是新社会,共产党坐江山,就是要消灭地主、资本家,消灭一切剥削阶级,哪个能扛得过去?!你们没听见吗?街上的广播喇叭天天在喊:社会主义社会,一切生产资料都要实行公有制。农业要搞合作化,工商业要搞公私合营,这是毛主席定的大政方针,这就是圣旨啊!我们若是顶风硬抗,不参加公私合营,搞毛了政府把我们银行里的资金一冻,把进货渠道一封,把生产原料一断,我们家族几百口人再加上二百多员工以及妻儿老小都喝西北风去呀?!”。一句话拨云见日,使大家清醒过来,嘈杂的场面重归平静。

“区里、市里的领导都分别找我们三兄弟谈过话了,这次搞公私合营,就拿张恒春做试点,我们要是不带头响应政府号召,就必然成为反面典型……历朝历代的官府,都是捉呆子,补乖子。我们是做乖子好,还是做呆子好哩?!”少言寡语的二当家张筱泉轻声细语地补了一句,更是让人心里一震,豁然开朗。

晚辈们这才晓得,三位老当家已经想法一致,基本拿定了主意。众人反复思量,议来议去,理智还是战胜了怨气,皆认为公私合营是时代潮流,张家不能与政府唱对台戏。

最后,大家形成共识:张恒春国药号只有积极主动参加公私合营,顺应潮流,以变应变,才是生存保店之上策。至于最后的结局是什么,那就只有听天由命,走一步看一步喽!于是,张健卿令人拿出笔墨印泥,字斟句酌写下契约,当场宣读通过后,三房所有参会当家人均在契约上按下红手脶,以防日后反悔生怨。

一九五五年十二月底,张恒春国药号率先进入“公私合营”程序。一九五六年春,张恒春及另外六家私营药店,经过清产核资,办完相关手续,被正式“公私合营”。张健卿因积极进步,被推选为安徽省政协委员。

紧接着,一九五八年,张家的药坊被单独划出,成立“张恒春制药厂”,虽还打着“张恒春”的招牌,但新厂已是集体所有制,归厂党支部领导,张家只是个影子还在,并没有什么实际权利也没有多少相应的收益,等于是悄无声息地被分割充公了。张健卿等张家老人虽还在厂里挂个职,但那基本上都是聋子耳朵——配相的。

一九五九年,“张恒春制药厂”易名为“芜湖中药厂”,正式实行国营体制。由于底子厚,设施全,人才多,管理规范,当时在安徽省制药界,“芜湖中药厂”名列前茅,实力堪称魁首。改制后,由政府投资,厂里添置了一些机器设备,生产能力扩大,销售量也有显著提高,一时呈现出兴旺景象。当时的厂领导多是退伍军人、政工干部,粗通文墨,对制药更是一窍不通,却偏偏大权独揽,对原私营业主怀有一种本能的反感、歧视和抵触。他们嫌张健卿等张家老人在厂里德高望重,碍手碍脚,于是便以照顾的口吻说:“你们岁数大了,身体又不好,就在家歇歇,安心养老,不要来上班了吧。每月发工资,我们派会计给你们送到家里去。”张健卿等只好领情,从此很少往厂里跑了。

该厂诞生后不久,就接到一项特殊任务,演绎了一段时代佳话。

时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的曾希圣功高权重,他因积劳成疾,身体比较虚弱,时常影响工作。主持中央常务工作的国家主席刘少奇得知情况后,深为关切,就派人将一副民间人士捐献的宫廷秘方“长寿至宝丹”送给曾希圣,帮助其治病。

说起这“长寿至宝丹”秘方还挺有来头。

清嘉庆四年,88岁的太上皇乾隆驾崩,临死前,他屏退左右,单独留下宠臣和珅,然后从枕头下拿出“长寿至宝丹”秘方,双手颤抖着赐给他,有气无力,断断续续地说:“爱……爱卿,跟随朕……数、数十年,鞍前马后,宵、宵衣旰食……忠心耿耿……朕享高寿,幸、幸得‘长寿至宝丹’……相助。朕、朕现将秘方给、给汝……望多加……珍重……”。和珅感动得涕泪交流,赶紧扑通往地上一跪,磕头如捣蒜,连连谢恩:“奴才谢主隆恩,谢主隆恩……”。

谁知时隔不久,嘉庆皇帝正式执掌朝政,和珅东窗事发,被嘉庆帝抄家法办,最终赐死。事发关头,和珅料知自己凶多吉少,就将“长寿至宝丹”秘方悄悄交给了最贴己的太医徐北周。后来,徐北周也遭难,改朝换代,历经战乱,此秘方不知怎么就流落到了民间。直到共产党进城,新政权诞生,才有人将其献给政府。

曾希圣得到国家主席刘少奇赠送的宫廷秘方后,立即派人将其送到国营“芜湖中药厂”,指示该厂组织力量尽快研制出产品,供应各方需求。

“芜湖中药厂”领导接到上级指示和此宫廷秘方,岂敢怠慢,但他们多是外行,不知从哪下叉,只好屈尊找到赋闲在家的张健卿,要求他马上组织老药师、老药工仔细研究秘方,尽快赶制出中成药献给党和政府。

事关重大,张健卿自然不能推卸。在他的积极操持下,张启俊、张启贤等张氏老行家领着一帮老药师、老药工投入到紧张的研究、开发工作中去。不久,参照秘方,又有所创新的以熟地、红参、兔脑、黄狗肾、琥珀、青黛、茯神、益智仁等十七味名贵中药制成的“兔脑丸”问世,该药具有滋肾填精、补血养心、益气润肺等功效。呈送给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试服后,效果极佳,精神倍增,仿佛换了个人似的。曾希圣大喜,到北京开会出差时,就带上此药,送给患有同样病症的老首长、老战友,众人服用后,都说效果特好,还想再要。

当时的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曾就此事作过专题报道,在全国轰动一时。安徽省和芜湖市的党政领导更是脸上有光,多次对国营“芜湖中药厂”给予表彰、奖励。随后,张健卿等一帮人又对“兔脑丸”进行了调整完善,经报省、市党政领导同意,“兔脑丸”易名为“十七味填精胶嚢”,正式上市销售,成为独家拳头产品。当然,这都是国营“芜湖中药厂”的功劳,是集体智慧,是党组织领导得好。

尽管张家对开发“十七味填精胶嚢”是全身心投入的,其诚意苍天可鉴,立下了汗马功劳,也得到了厂领导的肯定和表扬,但是,这并没有减缓政治运动的强烈冲击,张氏族人亦没有从中得到什么实际好处。因为时代变了,执政党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雷厉风行,不可抗拒,如火如荼。

第三十五章:公私合营
张恒春国药号传奇
免费计数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