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小学教师的外快

光华对于捉襟见肘、勒紧裤腰带的日子,非常难忘。缺钱貌似是教师特有的特色。以至于学校里,女教师“好假嫁”,男教师“难娶”。

汀枝小学教师林光华,年近半百,因早年违反计生,一再错过评聘,至今依然是小学一级职称,尚未评上高级。十多年了,没有职数下达,评聘高级,没有指望了。他没有心灰意冷,是不可能的,可是,也没有很严重,他还是热爱三尺讲台。只是有时很无奈,无所适从,陷入囚徒困境。

教师有没有副业?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光华不像那些乡村教师,热衷于补课,赚外快。当然,他也补课,却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情;不是动辄十几位以上收学生补课,广种薄收,眼里只有钱,而是一对一,讲求效率。光华一般是在拗不过朋友熟人的再三央求之下,才被动补课的,能推则推。碍于人情,他不得不补。比如,利用周末,他为米糕盛女儿,补了课,还指导习作、书法,且免费。暑假的时候,他喜欢呆在学校,不爱回家。一家子聚在一起,其乐融融的。他很容易满足,没有什么野心,自得其乐。他的口头禅是上心去做,不可三心二意的。

有人说:光华啊,你是何苦的呢?有钱不赚,你傻呀?光华说:犯不着为钱而卖命的啊。我是守法守规的公民教师。

第一节、佛系教师的良心活

光华在全校师生的眼里,就是一位“佛系”教师,只管良心教学,不大懂也不太乐意去严格管理学生,只要课堂能上的了课就行,学生爱听不听的。他知道现在的教师,是跪着的,不是站着教书育人的,未来肯定要买单的。没拥有对学生的惩戒权,学生不好管,教师为什么要引火上身呢。他似乎没有什么大的追求,吃的,用的,穿的,都不讲究。工作上,他也不追求什么市区骨干教师荣誉,什么技能大赛的,他都不感兴趣。对于风行的进程买房,驾照培训,购车,这些家庭形象工程,光华都很排斥,不参与,不眼红,他就爱我行我素,自己爱怎样,就怎样,不被世俗所裹挟,他要活得自在、逍遥。他就喜欢骑着自行车,像个中学生。上下班时,风儿穿过衣裳,哼着小歌,轻松自在的。连电动车,他都不屑一顾。是他没钱吧?也许,不少人,都有这个看法。光华从未辩解,有钱没线,关别人鸟事。

人最怕的是没有希望,得过且过;社会最怕的是阶层没有流动;经济最怕的是需求不足;政治最怕的是贫富差距过大。光华过的就是没有希望的日子,就麻木蹲在教育的坑里,与外边的世界,搭不上什么边,尤其是事业上无欲无求的,即使有,也得不到满足。光华只能“刀刃向内”,向自己要乐趣。否则,他觉得会窒息的。

其实,光华作为文艺青年,也有感兴趣的事。只是他低调,不为人所知罢了。他喜欢旅游,喜欢收藏邮票、鹅卵石,喜欢业余创作,如诗歌、小说、散文,常斗胆参加各类各级征文大赛,也获得过国家级的征文一等奖,奖金高达4000元。一年下来,会有三四个大奖,三等奖和优秀奖就更多了,年奖金约一万元,小有成就。被学校肯定,他受命负责文学社和书法两个社团,当导师,每周计入两个课时。在给校文学社社员习作指导时,他习惯用家里矿泉水的空瓶,装上自家的白开水,放在讲台上,不时饮用。甚至夏日外出时,也如此节省,习惯使然。他认为,家里的净水机的水,干净,放心,省钱,一举多得。

一周前,他自娱自乐地在《圃田文学》发表《活着》:

活着的理想

为了理想的活着

活着的真谛

为了寻找内心的自我

也许

梦里万千好

然而

醒来一场空

曾经

一支笔描绘人生

而今

一支烟点燃寂寞

昔日

要的是诗与远方

今朝

被社会同化

起初

揣着糊涂装明白

后来

揣着明白装糊涂

并不是

愿意活得不明不白

只是

好多事

一用力

就拆穿

一拆穿

就失去

成人的世界

总是这么脆弱

光华崇尚一位普通人,他是一位唐朝补锅匠,叫胡令能,他的文采非常了得。留下千古名篇,令人大跌眼镜。光华赞叹:高手在民间。《全唐诗》里收录了他四首诗,《小儿垂钓》是他最经典的代表作。《小儿垂钓》是他创作的一首诗: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诗人胡令能,平淡无奇,出生草根,外号“胡钉铰”。

胡令能到农村去寻找一个朋友,山中迷路了,向钓鱼儿童问路后所作。此诗描写一个小孩子在水边聚精会神钓鱼的情景,在平淡浅易的叙述中极其传神地再现了儿童那种认真专注、聪明机智、天真活泼的童心和童趣,写到了极致。在说明了“遥招手”的原因以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诗中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刻意的雕饰,就似一枝清丽的出水芙蓉,透露出几分纯真、无限童趣和。全诗从形神两方面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垂钓小儿的形象,言辞流畅,清新活泼,寥寥数语便绘出一幅童趣盎然的图画,不失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堪称经典。后来胡令能喜欢《列子》,又受禅学影响,隐居圃田,光华认为,这是自己家乡圃田的骄傲。

光华幻想着,作为普通教师的我,也姓胡,能否也像胡令能,留下千古佳作。

光华爱听老歌,经典的那一类。如“栀子花开呀开/栀子花开呀开/是……”每当听到它,就想起大学时光,沉浸其中,不可自拔。

光华是区作协会员,在作协群里,与诗歌爱好者探讨一个彼此感兴趣的话题:

为什么现在的诗人写不出古诗词的意境?有人在微信中留言,说:古诗词的创作,依托于较为深厚的古文功底和声律功底(平仄押韵等)。且古诗词辉煌的唐宋时期,社会文化风潮十分推崇诗词创作,才会产生许多优秀的作品。而现代社会的文化背景下,古诗词已失去了其文化的地位,在现代文化的教育下,古诗词的创作只能是部分文人雅士的业余爱好,自然很难再写出古诗词的那种意境了。现代人已很少有古人创作诗词的那种心境,自然写不出古诗词的那种意境了。再说了,古诗词难学,讲究平仄押韵,现代人多搞不懂,故望而生畏。有的说,与缺乏严格和大量训练有关。有的说,上述楼主,单从文化教育角度分析原因,的确古代人在语文教育的时候十分重视声律的教育,在接受启蒙教育的时候首先就有声律启蒙的教育,从小就培养了吟诗作赋的基础技能,但更要从社会背景角度分析。古代社会因交通和通讯的不发达,人们生活节奏很慢,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情感表达和也似乎更加细腻和深刻,而对于文人墨客来说,古诗词正是情感表达的最佳方式,而现在社会随着交通和通讯的发达,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和感情交流似乎变得更加便捷,一切追求快节奏,且现代社会的价值导向越来越倾向于功利性,在这种导向下,人们很难再静下心来去创作。有的说:现代人生活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功利心强,心情普遍浮躁,难有闲情逸致的心态和情绪。光华也吐槽,写道:这与取人导向和价值观发生变化,有莫大关系。争论在持续中。

第12章、小学教师的外快
灰飞情留
免费计数器